江南的四月,春意盎然,百花争艳!充满活力的绸都,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到处一派繁忙的景象。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4月24-25日海峡两岸涤纶长丝业界代表120人相聚在盛泽,召开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吴江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涤纶长丝专业委员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信息中心及吴江市盛泽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07中国(盛泽)海峡两岸涤纶丝/面料开发信息交流会”。吴江市委常委、副市长吴炜到会致欢迎词,赵向东副理事长代表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向特别邀请参加我们会议的台湾区人造纤维加工丝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刘秋湖先生带领的“2007年中国大陆化纤市场拓销暨参访团”的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前来参加会议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众所周知,中国入世五年来, 大陆化纤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化纤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效地保证了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对纺织原料的需求,促进了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6年大陆化纤产能、产量分别达到了2250万吨和2025.5万吨,其中: 涤纶长丝产量达到1022.45万吨,比2005年增长14.85% 。涤纶长丝行业通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资产质量明显的改善,资本运作效率显著提高,偿债能力逐年提高,在优质产能增加的同时,落后产能逐步退出,预计2007年涤纶长丝产量将会平稳的增长,将会达到1130万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化纤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大陆化纤业界也在多方谋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保约束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并接轨各项国际化法规和标准认证体系。
涤纶长丝产品规格多,应用广泛,差异性大,非常适合差别化开发。但目前仍主要应用于中低档面料,高档及用于出口的面料、服装仍依赖进口。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值此“台湾人纤业者赴大陆贸易拓销团”来访之际,相互交流,发挥海峡两岸各自在纤维产业的特长及优势,通过互补给双方带来更大益处。
亚洲纤维产业今后仍将继续引导世界市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质和量两方面,海峡两岸纤维产业更进一层地进行紧密的合作更为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高性能纤维及新一代纤维的开发方面,在保护环境及节能降耗等方面技术水平今后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通过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积极的促进合作,致力于共同发展,以提高海峡两岸在纤维产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本次会议的举办地—盛泽镇,有着悠久历史的丝绸纺织重镇,是一个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纺织产业集群,全镇2000余家纺织工厂,拥有资产300余亿元,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努力,盛泽的纺织产业已经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服装、服饰的完整生产链,并形成产品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完善的纺织产业配套体系;产品从单一的真丝绸发展到真丝、人丝、合纤、交织、仿真等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成为国内主要的丝绸、化纤纺织品产业基地之一,200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列为全国第一批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被命名为中国丝绸名镇。目前该镇涤纶长丝年产量已达120万吨。到2007年年底化纤产能将达到210万吨,这些都必将吸引各地区化纤及相关行业的知名企业和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到盛泽的经济发展中来。
在本次会议上,首先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助理郑俊林作《2006化纤行业情况及2007年行情预测》的演讲;台湾区人造纤维加工丝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姜兆昆作《台湾人造纤维加工丝产业简介》的发言;中共吴江市盛泽镇委员会/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盛红明书记作《“十一五”盛泽化纤产业的发展及政策措施》等主旨演讲。来自海峡两岸的化纤业界的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权威人士及知名学者们围绕着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及产品附加值,同时,就如何降低成本,获得合理的利润分配;以及涤纶长丝产业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涤纶长丝的生产技术及在各个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及行业自律、发展思路等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我们的目标是,为世界纤维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应对环境问题的同时,谋求共同发展。期望着海峡两岸的纤维产业朝着共同的目标,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发展。
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吴江市、盛泽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各协办单位及相关媒体的大力支持。同时也特别感谢吴江市盛泽镇人民政府/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的鼎立支持。